內容詳情

內容詳情

副標題

寒潮來襲!一次說清冬季施工中的各類溫度要求

 二維碼 249
發表時間:2024-12-06 10:44

?


今天是12月6日

迎來農歷二十四個節氣中

第21個——“大雪”


冬季氣溫下降,不少地區溫度在0°C之下(即負溫),土壤、混凝土、砂漿等所含的水分凍結,建筑材料容易脆裂,給建筑施工帶來許多困難。


由于冬季施工需保溫覆蓋消耗較多熱能,增加工程造價,因此如場地平整、地基處理、室外裝飾、屋面防水及高空灌筑混凝土等工程項目要盡量避免在冬季施工。對于不得不在冬季施工的項目,則須因時因地制宜,制定冬季施工措施,并及時掌握氣溫變化。



一.冬季施工進入解除時間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1.0.3條


根據當地多年氣象資料統計,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低于5℃即進入冬期施工;當室外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穩定高于5℃ 時解除冬期施工


日均溫計算方法:


1、4個定時平均法


即采用一天中02時、08時、14時和20時4個時刻的氣溫相加后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4個氣溫相加除以4)。


2、日最高最低平均法


即采用當天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相加后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2個氣溫相加除以2)。


3、24小時平均法


即將全天24個時刻的氣溫相加后平均作為一天的平均氣溫(即24個氣溫相加除以24)。


二.砌體施工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4.1.1條


砂漿拌合水溫不宜超過80℃,砂加熱溫度不宜超過40℃,且水泥不得與80℃以上熱水直接接觸;砂漿稠度宜較常溫適當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調整砂漿和易性。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4.2.3 條


當設計無要求,且最低氣溫等于或低于-15℃時,砌體砂漿強度等級應較常溫施工提高一級。


三.鋼筋工程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5.1.1條


鋼筋調直冷拉溫度不宜低于-20℃。預應力鋼筋張拉溫度不宜低于-15℃。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5.1.5 條


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不得對HRB335、HRB400鋼筋進行冷彎加工。


四.混凝土工程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6.1.1條


冬期澆筑的混凝土,其受凍臨界強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采用蓄熱法、暖棚法、加熱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時,其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30%;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時,不應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40%;


2.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15℃時,采用綜合蓄熱法、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于4.0MPa;當室外最低氣溫不低于-30℃時,采用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凍臨界強度不應小于5.0MPa;


3.對強度等級等于或高于C50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30%;


4.對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50%;


5.對有抗凍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設計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70%;


6.當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摻入早強劑時,可按綜合蓄熱法受凍臨界強度取值;


7.當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時,應按提高后的強度等級確定受凍臨界強度。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6.2.1條


混凝土原材料加熱宜采用加熱水的方法。當加熱水仍不能滿足要求時,可對骨料進行加熱。水、骨料加熱的最高溫度應符合表6.2.1的規定。


當水和骨料的溫度仍不能滿足熱工計算要求時,可提高水溫到100℃,但水泥不得與80℃以上的水直接接觸。


表6.2.1 拌合水及骨料加熱最高溫度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6.2.10條


大體積混凝土分層澆筑時,已澆筑層的混凝土在未被上一層混凝土覆蓋前,溫度不應低于2℃。采用加熱法養護混凝土時,養護前的混凝土溫度也不得低于2℃。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6.4.3條


蒸汽養護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時最高養護溫度不得超過80℃,采用礦渣硅酸鹽水泥時可提高到85℃。但采用內部通汽法時,最高加熱溫度不應超過60℃。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6.4.4條


整體澆筑的結構,采用蒸汽加熱養護時,升溫和降溫速度不得超過表6.4.4規定。


表6.4.4 蒸汽加熱養護混凝土升溫和降溫速度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6.7.2條


負溫養護法施工的混凝土,應以澆筑后5d內的預計日最低氣溫來選用防凍劑,起始養護溫度不應低于5℃。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8.5.3條


灑水養護應符合下列規定:當日最低溫度低于5℃時,不應采用灑水養護。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8.7.3條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應對混凝土進行溫度控制,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混凝土入模溫度不宜大于30℃;混凝土澆筑體最大溫升值不宜大于50℃。


2.在覆蓋養護或帶模養護階段,混凝土澆筑體表面以內40mm~100mm位置處的溫度與混凝土澆筑體表面溫度差值不應大于25℃;結束覆蓋養護或拆模后,混凝土澆筑體表面以內40mm~100mm位置處的溫度與環境溫度差值不應大于25℃。


3.混凝土澆筑體內部相鄰兩測溫點的溫度差值不應大于25℃。


4.混凝土降溫速率不宜大于2.0℃/d;當有可靠經驗時,降溫速率要求可適當放寬。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8.7.4條


8.7.4 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測溫點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兩個交叉豎向剖面進行測溫,豎向剖面交叉位置宜通過基礎中部區域。


2.每個豎向剖面的周邊及以內部位應設置測溫點,兩個豎向剖面交叉處應設置測溫點;混凝土澆筑體表面測溫點應設置在保溫覆蓋層底部或模板內側表面,并應與兩個剖面上的周邊測溫點位置及數量對應;環境測溫點不應少于2處。


3.每個剖面的周邊測溫點應設置在混凝土澆筑體表面以內40mm~100mm位置處;每個剖面的測溫點宜豎向、橫向對齊;每個剖面豎向設置的測溫點不應少于3處,間距不應小于0.4m且不宜大于1.0m;每個剖面橫向設置的測溫點不應少于4處,間距不應小于0.4m且不應大于10m。


4.對基礎厚度不大于1.6m,裂縫控制技術措施完善的工程,可不進行測溫。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8.7.5條


柱、墻、梁大體積混凝土測溫點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柱、墻、梁結構實體最小尺寸大于2m,且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C60時,應進行測溫。


2.宜選擇沿構件縱向的兩個橫向剖面進行測溫,每個橫向剖面的周邊及中部區域應設置測溫點;混凝土澆筑體表面測溫點應設置在模板內側表面,并應與兩個剖面上的周邊測溫點位置及數量對應;環境測溫點不應少于1處。


3.每個橫向剖面的周邊測溫點應設置在混凝土澆筑體表面以內40mm~100mm位置處;每個橫向剖面的測溫點宜對齊;每個剖面的測溫點不應少于2處,間距不應小于0.4m且不宜大于1.0m。


4.可根據第一次測溫結果,完善溫差控制技術措施,后續施工可不進行測溫。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8.7.6條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應符合下列規定:


1.宜根據每個測溫點被混凝土初次覆蓋時的溫度確定各測點部位混凝土的入模溫度;


2.澆筑體周邊表面以內測溫點、澆筑體表面測溫點、環境測溫點的測溫,應與混凝土澆筑、養護過程同步進行;


3.應按測溫頻率要求及時提供測溫報告,測溫報告應包含各測溫點的溫度數據、溫差數據、代表點位的溫度變化曲線、溫度變化趨勢分析等內容;


4.混凝土澆筑體表面以內40mm~100mm位置的溫度與環境溫度的差值小于20℃時,可停止測溫。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8.7.7條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頻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1.第一天至第四天,每4h不應少于一次;


2.第五天至第七天,每8h不應少于一次;


3.第七天至測溫結束,每12h不應少于一次。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方法》第5.2.2條


采用標準養護的試件,應在溫度為20±5℃的環境中靜置一晝夜至二晝夜,然后編號、拆模。拆模后應立即放人溫度為20±2℃,相對濕度為95%以上的標準養護室中養護,或在溫度為20±2℃的不流動的Ca(OH)2飽和溶液中養護。標準養護室內的試件應放在支架上,彼此間隔10~20mm, 試件表面應保持潮濕,并不得被水直接沖淋


同條件試塊(600℃.d):


根據混《凝土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同條件自然養護試件的等效養護齡期及相應的試件強度代表值,宜根據當地的氣溫和養護條件,按下列規定確定:


等效養護齡期可取按日平均溫度逐日累計達到600℃.d時所對應的齡期,0℃及以下的齡期不計入;等效養護齡期不應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五.裝修工程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8.1.7條


室內抹灰、塊料裝飾工程施工與養護期間的溫度不應低于5℃。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8.2.3條


室內抹灰工程結束后,在7d以內應保持室內溫度不低于5℃。當采用熱空氣加溫時,應注意通風,排除濕氣。當抹灰砂漿中摻入防凍劑時,溫度可相應降低。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8.3.1條


油漆、刷漿、裱糊、玻璃工程應在采暖條件下進行施工。當需要在室外施工時,其最低環境溫度不應低于5℃。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8.3.3條


室外噴、涂、刷油漆、高級涂料時應保持施工均衡。粉漿類料漿宜采用熱水配制,隨用隨配并應將料漿保溫,料漿使用溫度宜保持15℃左右。


六.鋼結構施工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規程》第9.3.4條


普通碳素結構鋼工作地點溫度低于-20℃、低合金鋼工作地點溫度低于-15℃時不得剪切、沖孔,普通碳素結構鋼工作地點溫度低于-16℃、低合金結構鋼工作地點溫度低于-12℃時不得進行冷矯正和冷彎曲。當工作地點溫度低于-30℃時,不宜進行現場火焰切割作業。


冬季施工安全“八防”


面對低溫雨雪天氣,

一線建設者們也需謹記冬季施工安全“八防”

做到早預防、早準備、早部署。


1.防凍凝


(1)加強班前安全提示,強化冬季安全知識培訓。


(2)定期對塔吊、電梯等設備進行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設備保養情況、鋼絲繩、轉動部位等。


(3)崗位人員要嚴格按設備工藝參數操作,杜絕人為誤操作,保證安全作業。


(4)嚴格落實三級巡回檢查制,加強消防應急器材、管網設施、電器線路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杜絕“跑冒滴漏”現象,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2.防滑


北方冬季多雨雪天氣,對于現場的臺階、坡道、道口等易滑倒部位定期進行排查,落實防范措施,加強警示提醒標識。遇到雨雪天氣時,及時清掃積雪和凍冰。


3.防火


冬季多大風天氣,風干物燥,應重點加強對材料堆放場地、生活區、庫房、作業面等重點防火部位的安全檢查,加強對火種和動火作業的管理,確保“火源不出現、火險不發生”。


4.防爆


冬季空氣干燥,容易形成靜電積聚等造成爆炸的隱患。因此,要加強對防火防爆區的檢查力度,重點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區的檢查和管理;對粉塵濃度高的加工車間,及時清掃散落堆積的粉塵。要對上述等部位的消火設施加強維護和檢查,確保隨時處在在用狀態。


5.防觸電


加強用電管理,對臨時用電要嚴格審批制度,加強管理。對各配電室、配電箱等重點部位開展全面的檢查,及時清理上述等部位的雜物,保證應急通道的暢通。對接電等作業要嚴格遵守安全規程。


6.防交通事故


冬季天寒地凍,路面濕滑,大霧天氣較多,現場易發交通事故。要加強對員工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教育職工注重日常的交通安全。對車輛機械駕駛人員做好交底教育,現場及時清理。


7.防中毒窒息


冬季自采暖情況較多,要教育職工注重自采暖的防護措施,防止煤氣中毒。同時,定期對職工集體宿舍開展安全檢查,杜絕集體宿舍使用電爐、酒精爐等不安全器具。對從事有毒作業、有窒息危險作業人員,必須進行防毒急救安全知識教育,并加強作業管理。


8.防異常天氣


近年來,異常災害性天氣頻發,要積極主動做好防范雪災、風災等異常天氣的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應急預案,配備應急物資,加強應對突發事件的培訓,確保不因為異常天氣等突發事件而影響生產工作。


冬季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提示








本文來源:中國應急管理部、筑業軟件,《一次說清冬季施工中的各類溫度要求,建議收藏!》、中國中鐵,《寒潮來襲!冬季施工安全八防請落實》。


文章分類: 施工技術
分享到: